780159968
021-246009547
导航

国寿十年圆梦控股广刊行,接盘侠还是价值再造者? | 视察

发布日期:2023-04-05 00:23

本文摘要:银行业已离别“躺着赚钱”的好日子,面临盈利水平下降和不良资产发作的双重磨练,终于圆了控股银行梦的中国人寿,是广刊行的接盘侠还是其价值再造者,还需要时间来验证《财经》记者 俞燕/文银行牌照稀缺,全国股份制银行牌照更是一照难求,为此,怀揣金融保险团体梦的中国人寿苦等十年。在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刊行”)即将迎来建立26周年之际,广刊行董事长董建岳和行长利明献(Morris Li)于8月30日晚双双向全体员工发出离别信,为自己的广刊行生涯画上句号。

hth华体会官网登录入口

银行业已离别“躺着赚钱”的好日子,面临盈利水平下降和不良资产发作的双重磨练,终于圆了控股银行梦的中国人寿,是广刊行的接盘侠还是其价值再造者,还需要时间来验证《财经》记者 俞燕/文银行牌照稀缺,全国股份制银行牌照更是一照难求,为此,怀揣金融保险团体梦的中国人寿苦等十年。在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刊行”)即将迎来建立26周年之际,广刊行董事长董建岳和行长利明献(Morris Li)于8月30日晚双双向全体员工发出离别信,为自己的广刊行生涯画上句号。与董、利两位高层同时离任的,另有来自花旗方的副行长周卫华(Edward Chou)和罗杰(James Morrow)。

至此,花旗无论从股权还是治理权上,都悉数退出广刊行。越日,广刊行公布通告,确认了董建岳和利明献的离任,同时披露董事会已选举董事刘家德作为副董事长,并在新董事长正式到任前代行董事长职权,执行董事、副行长张凤鸣则代为行使行长职权。

刘家德和张凤鸣都来自广刊行单一最大股东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601628.SH)方面。《财经》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花旗退出后,中国人寿在广刊行董事会中的席位,将由现在的两个增至五个。随着董建岳和利明献等高管的脱离、国寿系治理团队的陆续到来,广刊行开始进入中国人寿主政的时代。

在市场看来,广刊行高层变更,本在预期之中。早在2月29日中国人寿与花旗团体股权转让签订仪式上,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就曾表现,已就保持广刊行过渡期平稳运行、后续优化其公司治理机制,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摆设。今年7月,银、保两大羁系部门正式批复广刊行股权变换事宜,中国人寿在参股十年之后,最终正式坐上了广刊行单一最大股东的位置。

十年前,中国人寿作为急先锋,领险企参股银行民风之先,并与中国平安为竞购广刊行酣战。十年后,由深生长和深圳平安银行整合而来的平安银行,已完成“三年再造计划”,成为平安团体综合金融平台的重要棋子。

而中国人寿则要完成广刊行上市和进一步生长的重任。今是昨非,如今的银行业已离别“躺着赚钱”的好日子,面临盈利水平下降和不良资产发作的双重磨练,在低利率情况下内外部竞争则越发猛烈。

终于圆了控股银行梦的中国人寿,是成了广刊行的接盘侠还是其价值再造者,可能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另一方面,如今的保险业面临的形势也与十年前截然不同,一方面是种种实业资本涌向保险领域,另一方面险企也在包罗银行在内的金融国界上广泛扩张,除了平安、人保等老牌同业对手,另有安邦、中原人寿等保险新贵,也成为多家银行的董事会“话事人”,都在钻营突破行业界限,探索多元化、团体化谋划的路径。

终于一圆控股银行梦的中国人寿,如何完成其金融保险团体格式下的谋篇结构?花旗时代终结“又是一年雁南飞,却至互道珍重时。” 8月30日晚,董建岳以一封长达2000多字的离别信,挥别事情了七年零两个月的广刊行。同日告退的另有行长利明献、副行长罗杰和周卫华。

董建岳比利明献早一年加盟广刊行,早年在国家部委事情,1998年转行进入金融界,在中国银行历任要职,2008年任中国银行团体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市分行行长。2009年6月,董建岳南下“空降”广刊行,接替同样来自中国银行、以“康健原因和配合上级要求调动”为由请辞的李若虹,出任新一届董事长。

李若虹告别广刊行事出有因,其告退的时间正是广刊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王新因受贿指控被批捕的当日,而王新涉及的行贿案亦牵扯到李若虹。董建岳接替李若虹出任广刊行董事长,成为广刊行重组后最重要的人事变更。

彼时花旗和中国人寿等新股东已进驻三年,而广刊行原高管团队中,仅剩两位旧行长。董建岳进入广刊行之初,与其搭班子的是来自花旗的行长辛迈豪(Michael Zink)。花旗进驻广刊行后,拥有全面治理权,在董事会位居6席,并派驻了11人的高管团队,辛迈豪接替张光华出任广刊行重组后的首任行长。

在辛迈豪治理下,广刊行于2007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6.7亿元,创下广刊行20年来最佳财政结果。董建岳执掌广刊行后,迅速推行人事革新,总行的部门总司理、副总司理以及28家分行治理层公然竞聘,广刊行开始了中资团队主导的局势。在中外混淆所有制公司里,中外方差别治理理念和文化气势派头的碰撞难以制止,在地方行政色彩颇浓的广刊行,尤其如此。近几年来,不时见诸媒体的,是广刊行治理层“内斗”等字眼。

2010年,辛迈豪三年任期届满之后,未寻求连任,回归花旗出任花旗新加坡行长。与其同时离任的,另有同样来自花旗的广刊行执行董事、分管务的副行长林文和雷蒙德·斯坦利(Raymond Stanley)。

至此,花旗最初的11名高管仅余周卫华。随后,利明献作为花旗股东方代表,接任广刊行执行董事、行长,至今六年零两个月。不外,广刊行面临的,不光是语言相同和文化碰撞的问题,另有四家并列第一大股东之间、股东与治理层之间的矛盾。此前有熟悉广刊行的人士透露,在广刊行重要事项的决议中,广刊行业务部门经常体现出“尊重行长,但首先听董事长”的做法。

与利明献同期而来的,是同样来自花旗的罗杰,接替行将退休的岱默奇(Dan Massey)出任广刊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此次,罗杰与利明献同日去职,堪称共进退,而同日引退的另有分管财政的副行长周卫华。周卫华是花旗最初派到广刊行的高管团队成员。在离别信中,利明献的说话克制而简练,表现“我和罗行及周行的去职,也代表了花旗银行在广发银行的股权及治理权正式终止”。

现在,在广刊行官网上的董事会名单里,另有两名花旗成员,一个是非执行董事章晟曼,一个是独董叶君诚(Frederick Ip)。至此,花旗退出了当年溢价2.27倍竞得的广刊行,十年投资赢利4倍。有业内人士估算,花旗十年来在广刊行上获得的年化收益率约17%。而这只是自2009年以来外资撤离中国银行界的又一个例子,就在花旗退出广刊行之时,德意志银行亦退出中原银行,而接盘者亦是险企——中国人保。

虽然花旗入驻广刊行,在许多方面难说和谐,但广刊行通过“引资”到达了“引智”和“引制”的目的。利明献亦曾对媒体表现,花旗的治理和团队为广刊行淘汰了许多历史负担,用最基本的风险治理为其打基础,带来了先进银行的治理技术和理念、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先进的产物和模式,改变了广刊行以往粗放型的生长模式,而这些变化短期内难以反映在报内外。

花旗对广刊行的影响,还体现在公司治理和治理架构的厘革上。好比,在董事会建设各专业委员会,在海内银行业率先推行矩阵式风险治理架构,在总行层面分设公司金融、小企业金融和零售金融风控部门,按区域分设南方、北方、华东三个垂直审批中心,既保证条线专业性,又体现地域差异性。此外,还建设了独立的垂直化考核体制。国寿十年蛰伏今年2月29日,中国人寿通告称,以233.12亿元收购花旗和IBM Credit所持有的43.686%广刊行股份。

受让后,中国人寿在广刊行的持股比例由20%增至43.686%。在历经十年之后,四家并列第一股东各持20%的格式最终被打破,中国人寿成为单一最大股东。7月,这一股权转让方案获得银、保羁系部门的批准。

8月29日,该生意业务完成交割。中国人寿圆梦的故事的原点要回到十年前。

2005年3月,广刊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事宜提上议事日程,4月正式启动重组。虽然历史负担极重,但广刊行所握有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牌照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全国性网点,依然吸引到中外资本的追逐,先后有40多家海内外投资者表达了投资意向,并有20多家潜在投资者提出要约认购。

经由数轮竞标和方案调整,到2005年12月,最终剩下花旗、平安和法国兴业银行三家竞购财团,且报价以花旗最优。据其时的报道,花旗原本希望拿到广刊行40%的股份,但受限于“单一外资股东持有海内商业银行的股份不得凌驾20%,且所有外资股东持有的该内资商业银行股权比例合计不得凌驾25%”的政策限制。而这正为中国人寿的进入提供了时机,于2006年6月加盟花旗财团。

事实上,如果凭据险资入股银行的划定,中国人寿亦有政策限制,即《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所划定的10%以上的银行股权投资需“比例治理”。不外,其时一位保险羁系部门卖力人曾对《财经》记者表现,国寿竞购广刊行,可作为个案特批。最终在2006年12月18日,花旗财团斥资242.67亿元获得广刊行85.5888%股份。

其中,花旗、中国人寿和国家电网各持股20%,中信信托12.85%、普华投资8%、IBM Credit 4.74%。其后普华投资将8%的股权转让给中信信托,中信信托由此亦并列为第一大股东。广刊行引资重组确定后,花旗等四个并列第一大股东即签订协议,不能片面增加股权而取得相对控股的职位。

四大股东并列的格式,对于各方股东利益是一种博弈后的制衡。对于钻营控股一家银行的中国人寿来说,并不是最满足的效果。2008年,时任中国人寿董事长的杨超曾对媒体谈到,对于中国人寿来说,要控股一家小银行很容易,但对公司的盈利孝敬不大,控股一家有一定规模的银行一直是其梦想。

2015年10月,市场传出花旗拟出售所持广刊行20%股权,中国人寿即是其中的联系者。经由中国人寿与花旗以及广刊行其他两家并列大股东等的相同,中国人寿最终于今年2月与花旗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终为其十年的等候画上圆满句号。

就在董建岳和利明献发出离别信的越日,广刊行连发两份通告,确认董事会已批准两人辞任,选举现任中国人寿团体副总裁兼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董事长刘家德任副董事长,并在新董事长正式到任前代行董事长职权,执行董事、副行长张凤鸣则代为行使行长职权。张凤鸣2013年到任广刊行,此前曾任中国人寿资产治理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副总裁。这意味着,广刊行由此进入国寿主政的时代。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花旗退出后,中国人寿在董事会的席位将由现在的两席增至五席。这意味着,中国人寿将在广刊行15人董事会(含6名独立董事)席位中占据三分之一。对此,中国人寿董秘对《财经》记者表现,8月25日中国人寿在董事会集会上对派往广刊行的董事作了增补提名,至于广刊行新的董事会和治理层摆设,则由广刊行董事会选举和股东大会审批。

据相识,此次中国人寿增补的三位广刊行董事是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以及中国人寿资产治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尹矣。而在罗杰和周卫华去职后,其副行长泛起空缺,也有望由中国人寿派员补齐。届时,中国人寿将全面主导广刊行,广刊行也由此变为“国寿系”。

通常来说,但凡新掌门到任,都市陪同着人事地震。有熟悉广刊行往事的人士回忆说,当年重组完成以及董建岳空降后,全行上下履历了重新洗牌。《财经》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为了稳定人心,中国人寿对广刊行已答应,待其接受后,对广刊行将实行“五不”原则,即:不迁址、不更名、不裁员、不减薪、不全体起立。据相识,所谓“全体起立”是人力资源治理的俗语,指重新洗牌。

有银行业人士指出,银行业和保险业划分来自两种完全差别的文化,如果用谋划保险的思路谋划银行,可能这两种文化磨合的难度,并不亚于中外资股东之间。杨明生身世银行业,曾任行长,张凤鸣和尹矣也都浸润银行业多年,广刊行的保险色彩可能不会太过浓重。资本逆境待解董建岳在离别信中坦陈,“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外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更主要的我小我私家能力所限,有一些事情的成效尚未到达我预期的目的,有些事情存在疏漏,另有许多事情在推进的历程中,特别是IPO,几经努力,使出洪荒之力,也未告竣。通常想到这些我都感应深深的不安和愧疚。

”广刊行对于IPO的迫切之情背后是其恒久以来的资本紧张,而这也将成为接盘者中国人寿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早在2007年头,广刊行便着手准备上市前期事情。2009年4月,凭据广刊行制定的“2010年-2012年资本治理计划”,确立了“以股份增发为首选,次级债刊行为辅助,努力推动IPO历程”的资本增补路径。

详细而言,广刊行计划在2010年上半年通过股份增发的方式增补焦点资本,在2010年底前后择机刊行不少于40亿元规模的次级债,同时推进IPO事情。而彼时的上市方案则是“A+H”股,计划在2012年实现上海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2010年4月,广刊行完成了资本增补方案的第一步,向原股东定向增发150亿元,将焦点资本富足率提至8.3%。2011年,有报道称,广刊行圈定了10家投行作为IPO承销商,计划融资350亿元。

董建岳曾在2011年对媒体表现,350亿元的融资规模,是凭据广刊行2011年-2015年的五年战略计划制定的,以保证到2014年时广刊行仍有富足的资本金。然而,在刊行了50亿元次级债后,广刊行2011年焦点资本富足率仍下滑至8.05%,迫近8%的羁系红线。2012年7月,证监会暂停A股上市,广刊行2012年实现上市的计划落空。同年,刊行了45亿元次级债,到2012年底时,其焦点资本富足率为8.37%,依然彷徨在羁系红线四周。

2013年,广刊行的焦点资本富足率进一步降至7.49%,跌至红线之下。上市已时不我待。2014年3月,广发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董事会就本次公然刊行并上市相关事项对指定人士举行转授权的增补议案》,5月审议通过《关于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然刊行股票并上市方案的增补议案》和《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管理本次公然刊行并上市相关事宜的增补议案》等议案,上市程序似乎迫近。

一个月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在《2014年支持大型主干企业生长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推动广刊行上市”。而在广刊行的2014年报中,亦提出“多管齐下做好资本治理,努力推进上市希望”。即便如此,广刊行上市至今依然未有明确新的希望。

近期,一批中小城商行纷纷递交上市申请,作为仍未上市的首批全国股份制银行的广刊行,愈发显得“孑立”。停止2015年,广刊行的焦点资本富足率为8.0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距8.0%的羁系红线已悬于一线,急需资本增补。拨备笼罩率仅为151.53%,同比下降18.87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纵然中国人寿接受广刊行,可能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广刊行上市。从中国人寿方面来说,其现在持股43.686%,尚未取得广刊行的绝对控股权,尚未实现财政并表。如果在绝对控股广刊行之前令其上市,则会稀释其持股比例,这种局势可能并非中国人寿所乐见。

对于广刊行来说,其完成股权规范和确权尚需时日,上市恐怕也难以一蹴而就。据相识,现在广刊行已基本完成不合规股东的清理事情,股权规范和股东确权的相关事情亦取得希望。

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国人寿,是否会先为广刊行“输血”救急?在2月的广刊行股权转让签约仪式上,杨明生曾表现,在完成本次生意业务后,广刊行将有时机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突破资本不足瓶颈,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化解资产质量风险,增强经济下行情况下的风险抵御能力。而中国人寿作为第一大股东,将支持其在有效防范谋划风险的前提下加速生长。此次增持广刊行,中国人寿接纳全现金的方式出资。

有投资界人士指出,在大型并购案中,这种支付方式比力少见,足见中国人寿作为“现金奶牛”的底气。不外,对于银行这种重资产行业,在其上市之前能否连续为其补血,对于中国人寿亦是一种磨练。搭建银保协同最终实现控股银行之梦后,中国人寿与广刊行的协同效应将由此提速。

中国人寿入股广刊行不久,双方就于次年3月签订全面恒久战略互助协议,正式确立双方的全面战略互助。时任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表现,这是首次与有股权关系的银行举行恒久战略互助,从以往的保险署理关系,向以股权为纽带的全面战略互助转变,将在产物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入互助。

近年来,双方的互助越发深入。广刊行2010年报显示,国寿是其首家对接银保通业务系统的保险公司,于2010年3月起实现了银保通业务系统对接,通过该系统实现署理销售和统计该行署理国寿保险产物。2016年,双方进一步在团体保险产物上互助。

中国人寿2016年中报显示,去年存放在广刊行的银行存款达96.60亿元,今年上半年则达56.12元。去年向广刊行支付的保单署理手续费为700万元,今年上半年则已达2400万元。银行保险的股权纽带,对于促进双方的业务互助颇有推行动用。兴业银行在中报就表现,人保入股后,该行的署理保险业务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上半年的署理保险销售中间业务收入10.77亿元。

对于正在打造升级版的中国人寿团体来说,旗下控股一家银行,绝非只是代销保险产物或存款那么简朴。凭据杨明生今年提出的思路,中国人寿要驻足提升主业推进团体综合化谋划,同时围绕资本使用强化综合谋划,使两者有效联动,提升资本运营效率。

并接纳嫁接方式开展综合谋划,通过收购、吞并、参股等方式,快速进入相关领域,并迅速落地生根,着花效果。在杨明生看来,保险业的生长要“取势入道”。

而如今的局势则是金融跨界融合以及金融生态圈的共生。2013年,广刊行将网络金融纳入战略重点,而中国人寿去年底将其全国六大区域中心之一的电子商务华南区域中心落户在广东省肇庆的华南智慧城,双方在网络金融上正希望互助。

上月在银监会召开的例行公布会上,广刊行副行长王兵透露,广刊行要举行数字化转型,正与各种市场主体开展数字化跨界互助,其中就包罗中国人寿。先于中国人寿实现控股银行的中国平安团体,旗下的平安银行经由三年的再造,已成为其客户迁徙的重要载体,并与平安系子公司在零售寿险综拓新模式、团体销信用卡、银行销保险、银证互助等方面实现了深入互助。

有意思的是,曾在广刊行分管务的副行长蔡丽凤,如今在平安银行实践着花旗在广刊行未竟的零售之梦,并尝到了保险系银行借力于综合谋划平台的甜头。蔡丽凤上月在平安银行务转型公布会上表现,平安团体的综合平台、全牌照和通道资源优势,对平安银行是“不行复制的优势”,并表现“我们是站在团体的巨人肩膀上,没有理由飞得不高”。

从现在中国人寿的综合谋划结构来看,其主要围绕保险业工业琏,主攻大康健、大养老和大资管工业,而不是像平何在全金融牌照下按“医食住行玩”举行结构和领悟。在平安系内,具有支付功效、从而领悟各消费场景的信用卡,被视为各子公司的一种重要获客载体。而平安银行通过交织销售渠道获客占其新增发卡量的33%,其信用卡和汽车金融等渠道亦从团体内不停挖掘保险资源。蔡丽凤当年所脱离的广刊行,信用卡亦是其王牌业务。

停止今年上半年,广刊行务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到达52%,已凌驾有“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而来自信用卡的收入已凌驾部门国有大型银行。未来,中国人寿与中国平何在各自旗下的银行特别是信用卡业务竞争上,是否会再次狭路相逢?(本文首刊于2016年9月5日出书的《财经》杂志)。


本文关键词:国寿,十年,圆梦,控股,广,刊行,接盘,侠,还是,hth华体会官网登录入口

本文来源:hth华体会官网登录入口-www.cqhftr.com